工业发展中的火花机历史过程
2021-06-15
工业发展中的火花机历史过程
1943年,苏联学者拉贾连科夫妇发明了火花机放电加工,随后随着脉冲电源和控制系统的改善而迅速发展。最初使用的脉冲电源是简单的电阻-容量电路。20世纪50年代初,用电阻-电感-电容器等电路进行了改进。同时,使用所谓的长脉冲电源,如脉冲发电机,提高侵蚀效率,减少工具电极的相对损耗。
接着出现了高功率电子管、栅极等高频脉冲电源,在相同的表面粗糙度条件下提高了生产率。20世纪60年代中期,晶体管和硅脉冲电源问世,提高能源效率,减少刀具电极损耗,扩大粗糙抛光的调节范围。
1943年,苏联学者拉贾连科夫妇发明了火花机放电加工,随后随着脉冲电源和控制系统的改善而迅速发展。最初使用的脉冲电源是简单的电阻-容量电路。20世纪50年代初,用电阻-电感-电容器等电路进行了改进。同时,使用所谓的长脉冲电源,如脉冲发电机,提高侵蚀效率,减少工具电极的相对损耗。
接着出现了高功率电子管、栅极等高频脉冲电源,在相同的表面粗糙度条件下提高了生产率。20世纪60年代中期,晶体管和硅脉冲电源问世,提高能源效率,减少刀具电极损耗,扩大粗糙抛光的调节范围。
20世纪70年代,出现了高低压复合脉冲、多回路脉冲、等脉冲和可调波形脉冲等电源,在表面粗糙度处理、加工精度和减少刀具电极损耗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。对于控制系统,最初发展为单纯保持放电间隔,控制工具电极的前进,利用微机,及时控制电气参数和非电气参数等多种因素。
上一个: 火花机放电加工原理